11月9日,特朗普赢得2016美国总统大选。
成功不是偶然的,设计师在其中出了大力。
,,能快速对选举展开全景概览。选举理念的视觉化,能降低选民的理解成本,为候选人带来巨大的支持率。
下面就是两个候选人的竞选标志对比,,右边是特朗普。
此次设计, Bierut)为其设计Logo,主体是大写的“H”与红色箭头的结合,真是同她一样风格犀利,当然,这样简约的设计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扩展。
,特朗普的设计就没有那么有特色了,表面上似乎逊色不少。看完图后大家不难看出来,特朗普没有那么基本logo形状,直接选用了自己的名字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这种设计虽然显得不太精巧,但是作为视觉基本要素,展开识别性较好,干脆、直接、一针见血。
,虽然收获了丰厚的传播率,但是这样做很冒险,危险之处在于不够明了。
这是美国网友对此的评价(翻译后):
,告诉你去医院的正确方向。”
。
甚至有人说,就是医院(Hospital)门口的指示牌!
还有更像的,这是英国连锁超市Hillards的标志。
观察者说,“H”是刻意地继承了奥巴马的设计策略:“她的设计形象看上去就像奥巴马品牌手册的一部分”。
除了Logo以外,在美国竞选永远都要有自己的口号,关于理念,关于目标。。
相比之下,特朗普更善用激励性的话语和口号。“Make America Great Again”坚定“美国复兴”这一具体目标。
而且,家大业大的特朗普,一个没当过官的候选人,混迹商业圈、娱乐圈。他有着大刀阔斧的治国理念,在形象设计方面没有过多的进行延伸设计。
最终,简约但直接的特朗普,。
其实,每一届美国大选都是设计师的表演舞台。
下面,我们就来看一看历史上的设计吧!
▼乔治布什(1988)
1988年,乔治布什的父亲老布什竞选美国总统。这是一张中规中矩的海报,依旧借用了美国国旗的传统元素。唯一的亮点在于,老布什的姿势:握紧拳头和眼镜,在胸前做出胜利的姿势。
▼沃尔特蒙代尔(1984)
这张竞选海报出现在1984年的总统竞选中,前副总统蒙代尔(也许还有他的设计师)以法国名画《自由引导人民》为灵感,把自己和竞选伙伴放在海报里,“领导”美国人民,挑战当时备受喜爱的前总统里根。
▼
还是1984年,只不过海报主人公是当时笑到最后的里根。里根在进入白宫前是著名演员,万人迷,极善演讲,80年代的“奥巴马”。他喊出的口号是“Bring America Back”,力压了上图主人公蒙代尔的“自由引导人民”。
▼吉米卡特(1976)
这是吉米卡特在1976年竞选美国总统时的竞选海报。当时,因为尼克松的水门事件,美国民众对白宫的信任极大降低。吉米卡特顺势而为,塑造了自己的形象,并且配上口号“J.C Can Save America”(吉米卡特可以拯救美国),用道德标榜赢得了大选。
▼理查德尼克松(1972)
尼克松的竞选海报以花哨鲜艳著称。在1972年的连任竞选中,他的团队将尼克松在第一个任期内的诸多成就堆砌在了海报中,如竞选演讲,在南方废除种族隔离等。其中最有名的,要属正下方的照片:尼克松与总理会面,拉开中美建交的大门。
▼
这可能是美国竞选史上最迎合“年轻人”的一张竞选海报。1968年,,。
▼
,依旧是1944年。这一年,,但是二战的局势令他难以离任。这张海报是其支持者绘制的,非官方出品。在海报中,:“我要你留下来,完成这份工作。”
当然,视觉并不是完全决定性因素,更重要的还是口号和本身的执行政策,但是视觉设计也起到必不可少,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文章部分内容摘自“最差设计”,版权归原作者